WELCOME TO WWW.CHINABUSES.COM V2.0 上次更新时间: 2025430星期三
 
 
 
 
 
 
 
 
 
 
 
 
 
 
 

城市客车发展回顾与展望
 

                   顾 云

  建设部《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及配置》(CJ/T162-2002)标准将于2002年10月1日实施,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到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由2000年的30.4%提高到45%,城镇人口将增加到6.28亿人。城市规模的扩大必将带动城市客运的发展,如何提高城市客运服务水平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如何发展好城市客车,本文旨在回顾城市客车发展史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做一展望。
[关键词]:城市客车 现状 大型化 人性化 环保化

一、城市客车发展回顾及其主要特点

(1)上世纪城市客车生产集中度高,行业竞争不太激烈。城市客运属于城建系统,因而90年代中期前,主要由城建系统的企业和特大型城市客车企业生产,如城建系统的常州客车厂、武汉公用客车厂和北京客车厂和上海客车厂,也有少部分跨系统的企业,如黄海客车厂和萍乡客车厂等。

(2)传统型城市客车和公路客车差异化小。由于行业内竞争不激烈,加之城市化进程不快,城市客运作为公用服务性事业,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职工交通问题,并没有多少服务意识。传统的城市客车与公路客车相比,主要差距不大,只是少了一列或两列座位多了一扇门罢了,城市客车的底盘与公路客车的底盘差别不大,基本通用,车况普遍较差。
(3)传统型企业发展速度滞后于新兴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市场意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上海客车厂、北京客车厂、常州客车厂等占行业的垄断地位,由于城市客运属于公用服务性事业,地方政策的扶持,因而不少企业不太注重技术方面投入,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技术水平落后,企业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新兴的企业,尤其是公路客车生产企业在本行业内竞争已经开始激烈,市场意识相对较强,看到城市客车这一领域,商机巨大,就趁虚而入,在城市客车领域迅速成长起来,最为典型的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从1998年开始进入城市客车领域,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增长。

(4)合资客车企业的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客车生产集中局面的瓦解。90年代中期后,由于国外大量的客车企业看好中国巨大的客运市场,纷纷涌入,向华输出豪华客车生产技术,中国的公路客车水平得到空前发展,伴随着高速公路突飞猛进的建设,公路客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激烈状态,国内的不少企业为了谋求发展,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前客车企业行业分工格局逐渐被打破,不少交通系统客车企业开始生产城市客车。如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由于亚星奔驰公司合资条约的限制,亚星股份公司只能生产9米以下公路客车,为了实行公司经营目标的需要和亚星集团实行从公路客车行业老大向客车行业老大的跨越,在加大9米以下客车市场开拓的同时,着手进入竞争不太激烈的城市客车领域。

(5)高性价比产品是新兴企业顺利进入城市客车领域的一把利剑。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不少公路客车生产企业纷纷生产城市客车,如扬州亚星、郑州宇通、盐城中威、聊城中通、江苏牡丹等,几十家企业。为了抢得城市客车这一块蛋糕,各家企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为突出的是产品和价格的较量。这次的较量,亚星股份公司成为最大的赢家。1998年扬州亚星推出JS6100H型城市客车,采用多段车架设计思路,地板高度比同类客车低一个踏步,采用方基调、大圆弧、小圆角过渡的欧洲造型。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浙江宁波、温州等公交公司纷纷订货。其后是一发不可收拾,亚星又推出7-12米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要。

(6)新产品改变了人们对城市客运服务的认识。亚星JS6100H型客车的推出,引起了业内巨大的震动,也为后来城市客车的发展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想,城市客车和公路旅游客车一样,也要舒适。城市客运不再是一种被动的、简单的、冷淡的公用服务事业,而应该持积极的、主动的、热情的态度,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有可为。从此以后,不少南方的公交企业越来越重视城市客运的服务意识,也推动了后来空调城市客车的发展。

(7)城市客车发展快,适合国情,与时俱进。我国公路客车整体发展速度较快,主要来源于外来技术的进入,尽管这些技术与国际水平相差不大,但关键技术还是完全受外方主宰。而城市客车却不然,迄今,国内生产城市客车的合资企业凤毛麟角,只有申沃和常州依维柯两家。但准低地板和超低地板客车都是自主开发的,如亚星JS6100H型准低地板客车及常江CJ6121GCHK、亚星JT6120HD超地板客车领先或同时于合资企业此类产品的推出。尤其是独树一帜开发的准低板客车亚星JS6100H客车,不仅非常适合于中国的国情,更能体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二、未来城市客车发展展望

(1)大型化未来客车的必然趋势
1、车身容量更大化。8米系列城市客车将成为中型城市客车的亮点。90年代初期,不少中巴车用于大中型城市的支线及小城市干线运营,90年代后期,此类客车被7米系列双开门客车所取代,这类客车长度在7.5米以下,多采用江准HFC6703KY系列后置底盘,这类底盘改装的客车地板较高,如:亚星股份公司YZL6720、YZL6730、牡丹MD6702,友谊ZGT6702等车型

   
   
 
   

,随着准低地板底盘技术的诞生,亚星JS6770H准低地板及江准HFC6782弯大梁客车底盘也在上世纪未出现,这两款底盘制成的客车在世纪之交形成较好的市场,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城市人口流动量加大,此类客车底盘承载力小、前悬短等矛盾日渐突出。从技术现状和社会发展水平看,今后城市客车8.2米左右城市客车将是一大发展主流,因为8.2米以上长度客车前悬才能达到1900.mm,乘客门宽度达到大于860mm以上,比较方便乘客的上下,只有足够宽的乘客门才真正体现城市客车的方便大客流量的特点。从性能上来保证整车轴荷分配的科学合理性。同时,11米-12米系列的大型通道车在今后几年也将会比过去的几年需求量有较大比例的增加,此类客车底盘生产集中度主要在亚星、东风及常江等企业,在未来的几年也将会畅销起来。

2、承载力更大化。由于城市客运具有客流峰值大的特点,因而同长度的城市客车的最大承载总质量是公路客车的1.2倍以上,为了适应城市客运的特点,因而城市客车承载力也将有所加大,城市客车底盘和公路客车底盘差异将会越来越明显,通用性越来越小,因而底盘生产企业要针对城市客车使用特点开发城市客车专用底盘。

3、发动机大功率大扭矩化。城市客车比功率已从90年代的普遍8kw/t提高到现在的11kw/t,最大的城市客车比功率已达14kw/t。城市客车比功率加大主要有两个阶段性,第一个阶段是在1998年左右,经济发达的南方城市公交车装上空调,为了保证空调的效果,整车动力性能不下降,客车动力普遍得到增加,另一阶段发动机动力明显提升已经开始但尚未完全放开,仅表现在少数客车企业的部分新车型上,如亚星JS6880H和金龙XMQ6890G,都采用了六缸YC6108ZQ发动机,动力达132kw(180ps),上述车动力匹配都是适应建设部标准的出台。城市客车发动机也朝大扭矩低转速方向发展,不少10米客车过去普遍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现在多改用增压发动机,了城市噪声污染。
4、人均制冷量将更大。2000年,以上海公交控股巴士公司为代表的南方公交企业在上海制定了相关标准,对照此标准,空调客车的制冷量普遍加大,如10米空调公交车,不少厂家采用2.4万大卡空调,如按照标准要求,此类客车空调制冷量要达2.6万大卡以上。

(2)城市客车人性化已提上发展日程
减少驾驶员的操纵强度,现在8米以上城市客车普遍采用动力转向装置,离合器采用液压气助力装置,但由于市内交通状况复杂,驾驶员都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在频繁的换档上,据统计,公交车驾驶员平均2-3分钟就要换档一次,如此频繁的换档,对于体力稍差的驾驶员尤其是女驾驶员一天下来,筋疲力尽。要想减少公交车驾驶员疲劳强度的有效途径是对客车装配自动变速器和缓速器。由于自动变速器和缓速器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因而短时间内普通公交车上难以得到推广,但在大型城市客车上普及装配自动变速器大有可能。上世纪未,艾里逊公司针对中国的公交市场推出免费使用,有偿保养的促销活动,对于大型城市客车装配自动变速器具有积极意义。集中润滑系统及制动间隙调整臂等装置也将被公交车所采用,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减少维护次数。

  城市客车的低地板化及智能化、电子化的设施更能体现未来公交车人性化的一面。在1998年亚星股份公司推出二级踏步公交车后,这一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在10米以上后置客车尤为突出,随着ECS悬挂控制技术及ZF、RABA等系列门式桥及偏置桥进入我国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超低地板城市客车也在我国的部分城市露面,如、上海、杭州、南京等地都有少量的低地板客车,踏步高均在350mm以下,并有专供残疾人上下的自动伸缩踏步,如亚星JT6120HD1。车内不仅有IC卡机还有液晶电视播放时事新闻及娱乐节目,让乘客再也不感到乘公交车的苦恼。为了适应老年化社会的到来,重心低、通道宽、乘客门宽的公交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高地板前置发动机窄乘客门无空调9米以上的公交车也将逐渐淘汰出北京市场,尽管短时间内仍有些企业少量的客车进入该市场,如亚星奔驰公司YBL6985型客车,但这不是长远之计。

(3)城市客车环保化是大势所趋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不少地方政府及旅游景点对辖区内营运车辆提出了环保要求,如北京要求达到欧洲Ⅱ号标准。九寨沟旅游景区严禁外来车辆进入景区,昆明禁止使用柴油公交车等等。对于限制城市客车尾气排放是大快人心的举措,但有些地区的禁令限制就是断章取义,柴油车污染就一定比汽车车污染严重吗?不见得。所以各地在对公交车排放限制要因地制宜,慎重从事,否则得不偿失。如果没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何要拼命发展天然气公交车呢?与其削足适履倒不如用欧Ⅱ甚至欧Ⅲ排放的柴油车。城市的污染不仅有汽车尾气的污染还有汽车外噪声的污染,近年来,在汽车降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亚星股份公司经过艰难攻关,将客车噪音降低6-10db,此项技术将会在城市客车上推广,减少客车噪声污染。未来电动车也是城市客车发展的一个方向,2002年北京车展已有电动车亮相,随着技术的成熟清洁无污染的电动车也是城市公交的一个发展方向。

(4)公交企业车辆品牌集中化

  中国的客车生产企业之多,就跟前几年的摩托车一样,市场混乱,但长江、亚星、黄海、京华等企业占据了城市客车的大半江山,随着市场机制的运行,不久的将来,将会发现,城市客车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的提高。城市客车生产集中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城市客车技术水平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能为城市客车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证。将来,一个公交企业使用客车的品牌只会在四个以内,这不仅为公交企业节约了成本,更有利于公交企业和客车生产企业建立唇齿相依的合作关系。公交企业车辆品牌的集中化将导致城市客车生产企业对于自己要重新定位,如何定位好,对于城市公交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5)"四低"客车适合中国国情,前景广阔

  "四低"即低排放、低噪音、低地板、低价格。是在2002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亚星股份针对推出的JS6112H型城市客车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词。此展览会上,金龙、黄海、东风等企业竞相推出80万元以上低地板城市客车,而亚星股份独辟蹊径推出JS6112H"四低"城市客车,与其他企业的客车相比,亚星公司推出的JS6112H型客车具有以下鲜明特征:1、价格低,为60万元以下;2、排放低,采用道依茨发动机,达欧3排放;3、装配电脑控制轮椅防滑式活动踏步;4、发动机为后横置布置形式,轴距长,车内有效利用空间大。该车吸引大批的观众,不少公交企业和行业内人士认为该车典型的"四低"特点代表今后城市客车的发展方向。

  "四低"客车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价格,定将会成为今后大型城市的主流车型及中小城市的"形象工程"公交的首选车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加入WTO,更多的国外客车零部件生产技术将会进入中国,我国的客车零部件企业在未来的几年里在技术上将有新的突破,这些零部件的降价将会进一步下降,城市客车的生产成本还会降低,安全、舒适、环保、人性化的城市客车将会普及。中国城市客运的美好明天指日可待!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合作联系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2000-2002,中国客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客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