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微宏动力荣获 “2018中国好材料-新能源最具创新力奖”

微宏动力荣获 “2018中国好材料-新能源最具创新力奖”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7日 10:48 作者:一薇 来源:客车网

  2018年12月13日-14日,由寻材问料®、新材料在线®、动力电池网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暨第五届中国动力电池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来自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材料设备领域200余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与会人员就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行业技术现状、未来方向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会议期间,微宏动力荣获组委会颁发的“2018中国好材料-新能源最具创新力奖”。该奖项是通过新能源行业大数据及新闻资讯,结合百余位行业专家评审意见及新能源行业各界专业用户支持,前后历经数月评选得来。

  动力电池系统依然是行业关注焦点

  现阶段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持续上演着一场“冰与火”的较量。一面是被激发的市场急剧增长,产销量节节攀升;一面是厮杀混乱的局面仍在持续,产业链整合洗牌的转角危机四伏。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作为产业链中的企业该何去何从?尤其是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系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本次会议期间,众多专家和代表在谈到动力电池系统时,均认为能量密度、安全性能、长寿命依然是行业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其中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王子冬主任对此做出了深刻的剖析。
  

  发展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是绕不开的坎。

  王主任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要求是高安全、便于生产、长寿命和低成本,而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开发有价值的电动汽车产品是整个产业链的事情,需要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协同发展,通过新型商业模式来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对整车企业来说,需要通过车身轻量化水平,降低行驶能耗,提高驱动系统平均效率,增加行驶里程;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说,通过改进和提高材料、电池结构、动力电池组合等技术,来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

  王主任还特别强调,动力储能系统设计匹配需要创新,而不是现在的简单整合。整车企业要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共同面对困难,解决好动力电池系统与动力汽车一体化设计问题,解决好动力电池系统重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放电能力、安全性等问题。要把动力电池安全放在首位,此外还要加强对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的研究。

  王主任等行业专家公共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也是微宏动力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的重心,即如何在保持高安全和长寿命的前提下,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这种技术坚持也是本次微宏能够获得“最具创新力”奖项的重要原因。

  坚持技术和材料创新 微宏初心不改

  技术创新力度,决定着动力电池设备性能、效率及稳定性。可以说,动力电池能走多远,能走多好,与动力电池系统技术创新息息相关。

  微宏动力成立伊始就坚持“快充电、长寿命、高安全”的技术路线,众所周知,微宏动力电池在10-15分钟即可完成充电,并且能够达到与整车保持同寿命。微宏第一代LpTO快充电池在2015年经过全球知名汽车系统实验室--英国华威大学WMG实验室超过1年多的深度测试,在11,000次充放循环后容量只衰减10%。  

  此外微宏在电池能量密度方面的研发也获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微宏的中试级电池单体比能量密度已达到270 Wh/kg,经权威的第三方测试中心的验证,45 摄氏度高温循环达到1000 次以上,并且四项安全测试都以高安全级别通过。而微宏最新实验室级的 300 Wh/kg能量密度的电池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寿命和安全性能上都有优异的表现。

  为解决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安全性的问题,微宏在材料技术上也进行了创新,其中包括高安全的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耐高温的芳纶隔膜技术、以及不燃烧电解液。其中,耐高温隔膜在高温条件下收缩率小,在300℃高温下烘拷一小时收缩率仅1%。芳纶隔膜对提升针刺和热箱测试的安全性有明显效果,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安全性的一个保障。同时,实验表明,微宏研发的不燃烧电解液的蒸汽不会像普通电解液一样燃烧,有效地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

  作为新能源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进步成就了新能源车的快速成长,也决定着未来新能源车市场化的步伐快慢。微宏动力将坚持以创新为这颗“心脏”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新能源汽车走得更快、更远、更安全。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supply/2018/1217/article_87203.html
配套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