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内燃机展——推动内燃机技术进步勇担企业社会责任
东风朝柴公司1960年建厂,当时名为朝刚农业机械厂,产品主要是农用机械。1973年,研制的农用柴油机和拖拉机产品逐渐走向成熟,企业转产农用柴油机,更名为朝阳柴油机厂。1979年,朝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高速直喷式车用柴油机:6102Q型柴油机,于是朝柴开始了30年的车用柴油机生产历程。1984年,朝柴又成功研制出第一台4102Q型柴油机。1992年,朝柴率先突破10万台大关。2003年朝柴引进日产柴技术生产的CYQD32柴油机成功投产,朝柴由此跻身于中国高档乘用车动力行业。2007年8月,朝柴引进美国万国公司技术生产的首台NGD3.0柴油机下线。
今天,朝柴生产的“CY”牌柴油机,拥有102、3升、D、燃气四大系列产品,全系列产品均达欧III标准,并己具备达欧Ⅳ排放标准的发展平台。“CY”牌柴油机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噪声低、起动性能好、可靠性高等特点,尤其在环保、节能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朝阳柴油机为东风汽车公司、江淮汽车公司等10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配套,社会保有量超过150万台,同时单机或随车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超万台,海外市场保有量近6万台,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朝柴的发展始终与技末创新相伴而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人才可以招聘,资金可以融通,地域可以政变,但是技术不领先就没有办法跟人家竞争。要想在市场上掌握主动,最关键的就是要有雄厚的技术基础。
可以说,在朝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关键性的转折,每一次重大转折都与技术创新相伴而行,从中也折射出中国发动机行业的发展历程:
朝柴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1979年。这一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农村包产到户,农机没有销路,生产极度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朝柴开始研学国外先进技术,开发车用柴油机。当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高速车用柴油机:6102Q型柴油机,在中国发动机史上首开汽改柴、柴油机配汽车先河,引领并掀起了席卷全国的“汽改柴”热潮,朝柴也由此走上了专业生产车用柴油机的高速发展之路。从此,CY6102系列柴油机伴随朝柴走过20多年的光辉历程,奠定了朝柴在中国内燃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朝柴的第二次转折发生在1984年。这一年朝柴研制成功第一台4102Q型柴油机,填补了国内轻型车用柴油机空白。朝柴4缸柴油机以其性能、质量优势,迅速成为各汽车厂首选配套动力,在用户中有了很高的信誉度和忠诚度。
朝柴的第三次转折发生在2003年。朝柴引进日产柴技术成功生产QD32柴油机,填补了国内三升高档柴油机空白,成功进军乘用车领域。在原来以汽油机为主的MPv、suv等高档乘用车向柴油化发展的趋势下,朝柴的CYQD32系列柴油机已经成为上述车型的重要选择。
2007年8月,朝柴引进美国万国公司技术生产的世界级动力:NGD3.0柴油机成功落户朝柴,与QD32系列柴油机一起,为中围城市多功能车suv、MPv、高档皮卡、高端轻卡行业增添了更加专业、性能更加可靠、动力更加强劲的高档柴油引擎,不仅对东风朝柴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中国汽车工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朝柴30年的技术进步,离不开技术创新,朝柴的自主创新之路主要是三条路径:一是自主开发,在研学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发,如朝柴的102系列、D系列柴汕机。二是产学研联合开发,如近年朝柴与奥地利AVL公司联合开发的满足国Ⅲ以上排放法规要求的4102C3系列柴油机。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如朝柴引进日产柴的QD32、美国万国NGD3.O技术,经消化吸收后实现了再创新。在目前中国柴油发动机企业技术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技术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这三条路都是可行和不能忽视的,学习、借鉴、消化、创新是朝柴发展创新之路,也同样是中国发动机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神圣使命
作为发动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建设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是企业的神圣使命,也是企业对社会的最好回报。
2008年7月1日以后,我国在N2类车型(3.5吨以上货车)中全面推行国Ⅲ排放标准,没有达标的汽车不准上路。而Nl类车型最迟在2009年也要全面推行国Ⅲ标准。面对越采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发动机企业如何履行好自己的环保责任、应对国Ⅲ大考成为每个发动机企业、行业协会、上级主管部门都要思考的问题,这里我们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目前,从国际上,排放达到国Ⅲ标准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技术:一是电控+高压共轨,二是电控+单体泵,三是电控+泵喷嘴。从国际发动机行业看,在中小型发动机上三种技术中最被认可的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批产能稳定达到国Ⅲ,加后处理可达国IV,目前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并被大部分发动机企业在这次国Ⅲ排放升级中所广泛采用。在欧洲,2000年以后,共轨技术处于成熟和普及阶段,这说明,这种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电控+单体泵、电控+泵喷嘴技术也是比较成熟的达国Ⅲ的技术,也可以稳定地满足法规要求,更适用于大型发动机。
我们说,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只要满足排放标准部无可厚非。应该说,只有产品性能稳定,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在批产和使用中稳定达国Ⅲ,并确保采取充分措施防止排放失效,才是真国Ⅲ。日前,在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非主流的国Ⅲ技术,在实验室通过对提前器、电控喷油器等的精心调试、优化匹配,有可能达到国Ⅲ排放标准,在批量生产时就很难稳定达到了。
由于采用非主流技术路线的发动机有着极大的成本优势,用户当然更愿意接受便宜的国Ⅲ排放标准的车,这就为这类发动机提供了市场机遇。但这种发动机如果真正做到在国Ⅲ批产中的生产一 致性,成本不仅不会比主流技术路线低,而且会大大高于主流技术。我们认为,不管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只要达到同样的技术要求,成本差别不是很大。假的当真的变就便宜,真正达到国Ⅲ不管采用哪种技术都不便宜,这也是被国际知名企业实践所证实的。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批量的增大,主流技术路线未必成本就高。
在巨大的价格差异面前,用户的选择可想而知。而当众多企业以时不我待的冒险心态投入到非主流技术的研制中时,我们不难想象,政府如果不明确否定这一技术路线,如果只对制造厂的国Ⅲ产品排量抽查做出规定,如果再缺少对市场销售行为实施监管和控制,如果漠视这种套牌现象任其发展,不仅对前期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走主流技术路线的企业不公平,对国Ⅲ法规的严肃性也是践踏,“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也将成为空谈。也会让那些真正达到国Ⅲ、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心寒,让有正义感的社会公众心寒。
在产品研发中,朝柴一直坚持真国Ⅲ,坚持主流技术路线,反对采用国际上已经淘汰的落后技术。建议国内企业选择能够支持国内整车技术进步的技术路线,建议国家政府部门对国Ⅲ排放框定初步技术路线。这才是对国家、社会和用户负责任,才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任。
严格执行标准才能促进产业升级
实行国Ⅲ,在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中国企业和用户也支付了高昂的代价。国Ⅲ的高压共轨、单体泵、泵喷嘴等核心技术只掌握在极少数的跨国公司手中,我国企业暂时还没能掌握这一技术。目前,匹配一款发动机的电控高压共轨的费用约需60-100万欧元,这只是发动机企业在前期开发中需要承担的费用,只是小头。大头还在于长期采购中,发动机企业要支付高出原来1-2万元的费用,而这些最终都要中国的用户来买单。---这是发动机企业之惑。
呼吁给非主流技术路线开绿灯的理由是“实施排故法规要充分考虑到整个产业的技术现状;打破跨国公司技术垄断;跨国公司供货能力存在缺口;国Ⅲ门槛过高,没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企业适应程度;国内泵厂需要生存”等等,这都有一定道理。
但国内一家泵厂负责人的话却更让人深刻反思:“国内的油泵行业如果沉下心来开发高压共轨,不是做不出来,但是几年前重视不够,油泵行业对国Ⅲ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己到7月1日前一个星期,还有企业在讨论采取哪种技术更适合。”如果说几年前泵厂不能沉下心来还可以理解,可在国Ⅲ已经实施的今天,如果让落后的技术顺利过关,从而让那些已经沉下心来准备研发先进技术的泵厂重又把心悬起来,让那些已经采用常规技术进军国Ⅲ的企业跃跃欲试,对整个行业发展无疑是致命一击。
严格执行标准才能促进产业升级,坚决毫不动摇地执行国Ⅲ,中国企业不傻不笨,中国企业会有自己的燃油系统。反之,如果在执行国Ⅲ中我们总是放一马,留一手,就会有人搞小动作,假的、套牌的产品大行其道,中国的柴油机行业就会遭受重创,更加落后。
今天,我们希望政府部门一方面要承担起严格管理的责任,有效防止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钻政策的空子,同时帮助中国企业真正具备自主开发国Ⅲ以上排放产品的能力。这也正是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的初衷。当前,国Ⅲ以上排放的发动机核心技术我们尚不掌握,更谈不上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而要完成国Ⅲ以上排放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协调,采取国家投资、给予政策扶持等措施帮助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实现国际领先水平排放技术的自主开发,进而实现中国柴油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作为一个发动机及配件企业来讲,也必须肩负起推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责任,肩负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才是一个让用户和政府信赖的企业。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陈华出任康明斯中国供应链、质量和信息技术执行总监[09-26]
- 成都客车森鹏电子共携手 绘制海外绿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欧美市场 精进电动耀动2024汉诺威商用车展[09-26]
- 玉柴参加“与中国驻东盟经商参赞面对面”交流会[09-26]
- 北京祥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09-26]
- 媒体关注:从未势能源看中国氢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09-25]
- 尽显“全天候”品质 欧辉BJ6105确实有点大不同 [09-25]
- 森鹏出海 领航商用车数智化转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