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精益集团技术创新之路(四)----体系运作
精益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运作
1、构建有效的企业创新系统,明确责任分工
精益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由集团技术中心﹑各事业部所属技术部﹑基层车间及群众参与四个层次构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运作提供了保障。
技术中心内设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委员会和专家顾问委员会3个委员会,负责集团长期(5年以上)的项目研究﹑标准的制订和修改。
中心下设的9个研究部,负责中、短期项目研究与开发的具体实施;各子公司﹑事业部的技术部,则负责具体产品的工艺、上线生产。由于工作职能清晰,并且相互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使科研成果能在最短时间内转化为商品,创造出可观的市场价值。
2、技术中心的决策与管理系统、研究开发系统、技术成果转化协作系统和3个专业委员会4个子系统构架起了在精益集团内部高效、有序地运行的 “四轮驱动”的创新体系。
决策与管理系统。由决策层、决策咨询层和管理执行层构成三个层级。决策层是由集团管理班子成员及营销、财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构成,由集团分管技术质量的副总任技术中心主任执行管理。统一研究创新规划、研究开发计划、重点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和重大研究开发课题及有关经费预算等。决策咨询层是由专家顾问委员会负责技术创新的决策咨询及重大项目的评估等。管理执行层由集团技术中心各部负责人和各子公司﹑事业部的总工程师组成,负责技术创新的日常管理。
研究开发系统。技术中心是精益集团研究开发系统的主体,是精益集团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辐射源与技术供给中心。目前,技术中心已成为集团产业与产品的孵化器。精益集团每涉足一个新产业,均先在技术中心成立新项目研究组,待技术、人才成熟后,再裂变为公司或事业部。压缩机事业部、微电机事业部、缓速器事业部、高分子材料事业部和电器事业部都是由一个个项目研究组衍变派生发展起来的。这种“孵化”模式使企业走向市场后能快速进入角色,使研究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商品,从而不断地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技术成果转化协作系统。该系统是由技术中心与各子公司和事业部开发机构、生产线工艺技术人员之间通过指导与协作关系联结而成的。
群众性技术创新体系。群众性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精益集团技术创新体系外延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在于有效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而且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通过企业内部设立了科技进步奖、技术革新与合理化建议奖,鼓励广大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开拓创新。
通过组织设计、制度设定、利益纽带等方式与途径联结成一种紧密的、相互协作的、层次分明的、权责明确的网状技术创新体系。
3、精益集团技术创新的流程的三个主要阶段:创新决策、创新实施和创新实现
技术创新决策是以市场或国家政策计划为导向,以企业的能力与储备为基础,把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在企业行为中有机结合起来,或者以科技进步去响应和满足市场需求,或者以科技进步去刺激和重创市场需求,寻求建立这种结合的最佳方向、途径和方式。
技术创新实施,是为了使新产品正式投产而更新设备或装备,提高员工素质,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即改变企业的技术基础,把技术创新成果实际变成企业的直接生产力。
技术创新实现,是通过积极的销售活动和售后服务,使创新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占有、巩固并不断扩大市场,以实现创新的最终目标──使企业实现获得社会经济效益。
精益集团的技术创新流程也是分为三个大的步骤:①创新决策;②立项、技术开发与生产;③市场化。创新决策由创新决策及咨询层作出,立项、技术开发与生产由技术中心所属各部以及相对应的子公司﹑事业部负责,市场化职能则由子公司﹑事业部配合集团销售部实现。
4、精益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方式和机制
精益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方式是一个网络化、系统化的整体。它明确了精益集团技术创新体系三个层次间的关系,以及各自在集团技术创新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精益集团每年都要定期召开会议对产品研发项目进行审定并落实已确认项目的研发经费。其中,精益集团技术中心的技术委员会与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的评估、咨询与审定。集团财务部、子公司或事业部负责人、以及技术中心负责人三方进行研发经费安排开发成果的利益分配与相应的风险承担等问题。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精益集团技术创新体系内部各相关主体通过利益纽带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的系统。
精益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是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行为得以高效有序地开展和进行的制度保证,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1)市场拉动与目标拉动机制。
这一机制就是将技术创新定位于集团的事业发展和市场开拓,使每一个技术创新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以目标拉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带动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如早在2004年底精益集团在技术中心设立了微电机部,2005年中心又设立压缩机部,如今业已成立的缓速器部、高分子材料部正是当初精益集团将涉足空调上游产品产业及客车相关产品作为设定的目标并使之向市场价值转化的范例。
(2)利益驱动与激励机制。
即采用课题招标制、项目承包制、科研成果转化提成制、个人技术入股等一系列措施,设立了科技进步奖、技术革新与合理化建议奖,激励、奖励在精益集团技术创新工作中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以学科带头人为课题或项目总负责人,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学术带头人实行年薪制,并在住房等其他福利方面享有特殊待遇,对一些有技术专长的专家,给予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
课题招标制、项目承包制:技术中心的每个项目和课题通过招标的方法落实到人,对项目的承包者,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及经费的使用情况,发放奖金;同时,根据科研成果商品化后市场上的表现,从销售收入中给予提成。这样,个人的收入与产品的效益完全挂钩,能者多劳,能者多得,技术人员的奖金收入最大相差5-6倍。
(3)优胜劣汰的人才流动机制。
中心每年都要淘汰10%缺乏创新精神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均被安排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同时,在生产一线选拔部分懂工艺、有思路及创新精神的技术人员充实到技术中心。
一方面,在技术中心内部变人才岗位固定化为合理流动,保持了技术中心应有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又加强了生产一线的技术力量,强化了技术中心与有关子公司之间技术转移的环节。
从而,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形成了优胜劣汰的人才流动机制,使技术进步系统中最活跃的人力资源按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
(4)动态管理与风险约束机制。
即在研发项目管理上,注重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一方面,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需要协调处理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有关技术领域的相关工作的成果及其法律状态,对于已经取得的研发成果并申请专利的项目,及时调整相关的研究计划,以免导致更大的风险。
还定期对项目进展状况进行评估与检查,便于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及时校正存在的问题,提高研发的效益。在实际工作中,还允许有10%的项目失败,以鼓励创新。
(5)引进、联合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机制。
和大多数国内同行一样,精益集团的创业初期也是靠实施技术“拿来主义”,即靠引进技术起家。但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注重外延联合创新。精益集团先后战略性地选择了多家外国著名公司和国内多所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作为伙伴,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随着技术中心科技研发力量的不断加强,精益集团更注重技术的自主开发。现在公司引进与创新费用之比达1:5,部分项目达到1:15,远远高于国内企业的5:1。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陈华出任康明斯中国供应链、质量和信息技术执行总监[09-26]
- 成都客车森鹏电子共携手 绘制海外绿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欧美市场 精进电动耀动2024汉诺威商用车展[09-26]
- 玉柴参加“与中国驻东盟经商参赞面对面”交流会[09-26]
- 北京祥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09-26]
- 媒体关注:从未势能源看中国氢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09-25]
- 尽显“全天候”品质 欧辉BJ6105确实有点大不同 [09-25]
- 森鹏出海 领航商用车数智化转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