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4年多时间里,在港城大地上有一幕大戏高潮迭起,动人心弦,那就是克服了“非典”、持续不断降雨及资金筹集等种种难以想象困难之后圆满完成并得以巩固的“村村通油路”工程。经过4年不间断的努力,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迈着“又好又快”的步伐如期实现。如今,一条条承载着希望与幸福的通村公路,如彩练般在旖旎如画的日照大地上延伸,一辆辆满载着农副产品的大小车辆欢叫着穿梭其间。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如同奔流不息的血脉,实实在在地拉动着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日照整个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呈现出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的可喜局面,公路养护达到统一模式,路面清扫整洁,树木绿化到位,路肩培护平坦,农村公路的使用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省交通厅厅长贾学英来日照视察期间,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与管养做出了这样的点评。
以这个点评为注脚,回眸4年来全市“村村通”工程的具体实践,一首浸染着无限关爱和深厚情谊的壮歌响彻耳鼓。在那雄浑嘹亮的歌声里,唱响的是情深似海的党心,是厚重如山的民心,那激越向上、催人奋进、让人感动的旋律里,最高亢的音符是党和人民心连心!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曾经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数据显示:到2002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硬化里程仅为548公里,不少地方的农民群众出行极为不便。
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2003年,抓住国家和省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建设的契机,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出发,确立了“一年规范启动、两年全面铺开、三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工作目标,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公路改造攻坚战在日照大地打响了。
如果说实现“村村通”是市委、市政府站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所做出的科学决策,那么,在全市150多万农民群众心里,他们对走上水泥路或沥青路的渴望,则强烈而直观:路是他们的念想,路是他们的血脉。他们对路的渴望,犹如烈火;他们对路的期盼,厚重如山!
现如今,仅仅四年时光过去,一条条“三蹦路”铺成了平坦的水泥(沥青)路,一条条“伤心路”变成了“致富路”。他们的喜悦写在了脸上,他们的幸福溢满了心底……
“说实话,在‘村村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从市到县、到乡、到村,从领导到群众,积极性都很高。从项目申报、土地占用、房屋搬迁到工程施工和道路养护,各地各部门都很积极主动。也正因为有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高度一致,‘村村通’这项‘民心工程’才能像现在这样得民心!”说到干群一心,市交通局局长辛公会深有感触。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来的:“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年过去了,我市“村村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实现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公路具有显著的‘引流渠’作用,可以带动城市资金流、产业流涌向农村,使农村的资源、劳动力和特色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说起农村公路的好处,五莲县石场乡乡长杜祥进目光炯炯。“有了通畅的农村公路,就可以打破农村地区的自然封闭状态,有效地促进农村资源的开发,使广大农村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水电以及旅游等资源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就可以扩大农村的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使农村的自然物产和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我看来,‘村村通’就是让农村通向小康的幸福路!”
回望“村村通油路”的建设历程,时时涌动着党心民心,处处体现着科学发展,满眼都是和谐画面——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广大农民群众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也缩短了城乡距离,将村庄与城市连在了一起,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仅使我市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全面提速,也使科技、文化、教育、市场信息等文明成果顺畅地进入农村,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当采访车在广袤的日照乡间穿行,记者发现,国道、省道、县道、乡道通过村道的穿“针”引“线”,真正形成了脉络分明、首尾相连的“网”。平坦如坻的村道上,大客车、小货车、面包车往来穿梭,交通部门用浓浓深情织就的交通网,串起了乡村和城市,串起了传统和现代,串起了党心和民心,一个人居环境优、投资环境佳、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展现在日照人民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