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宇通--"我与宇通一起成长"征文侧记
中国客车网原创新闻组 文/彭援军


  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促进企业文化发展,郑州宇通集团品牌管理部、公司办公室和企业管理处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我与宇通一起成长"员工征文活动,宇通旗下客车、重工、专用车、销售公司等各系统的干部、职工踊跃投稿。征文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我与宇通一起成长"的故事与感受,回顾了宇通公司几十年间的企业成长过程和发展历程,反映了宇通飞速壮大的企业风貌和精神内涵。员工们的一篇篇征文充满了对宇通公司的热爱、忠诚与期望,体现着宇通公司对职工的一种凝聚力和对社会的感召力与责任感。征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故事,让记者充满了感动;写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迸发出来的激情,更令记者一阵阵地激动,倍加感受到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成长的无形助力,同时也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征文里看到一个真实的宇通。

  征文一等奖获得者、宇通销售公司夏伟娜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文,讲的是"宇通父女兵"的轶事。宇通的企业文化把宇通人培养成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尖兵",而小夏则成为老一辈宇通人企业精神的传承者,工作和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使长大后的女儿也变象父亲当年一样忘我工作的宇通人。30多年前,父亲自部队复员来到宇通,从每月37元工资、住着简易筒子楼干起,不断的加班和频繁的出差成了女儿童年时的记忆。"几次搬家那一摞摞发黄的奖状,老爸从来都不舍得丢弃。因为这些奖状真实的记录了他的青春,他的汗水和对公司的感激。"父亲长期辛劳和不规律生活使得糖尿病缠身,而且到了随时准备换肾的程度,但父亲仍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为客户解决难题。长年的辛劳,累得父亲回到家里连话都懒得说,被女儿给起了个绰号叫"夏三句"。

  目睹了父辈奋斗经历的女儿,如今也由一名宇通家属成为了真正的宇通人。由此,女儿明白了宇通为什么能在短短十几年间发展壮大,焕发生机,正是因为有了很多像父亲这样的宇通人在无私牺牲与奉献。同时她也明白了只有宇通这个"大家庭"好了,才会有自己"小家庭"生活的安逸。作为女儿的小夏表示:"老爸如镜子,我经常用他来审视和反思自己,我没有理由不积极,不努力。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之外,公司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我都会积极参与,我把这些当作一种磨练,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和累积。倦怠的时候,看看老爸因病浮肿的双脚和背后因并发症留下痕迹,想想他早已花白双鬓和那双半失明状态的眼睛,他还在工作中不断前行,我又怎能放松自己,只有不懈的加速快跑,才能赶得上老爸的脚印。宇通人的故事就象'心灵鸡汤'一样,感动着你我他。宇通今年四十三岁,如果把宇通比作一个巨人,他正值人生的壮年,正散发着成熟的魅力。为了宇通的明天和百年,一起加油和努力!"

  在宇通工作30年的老职工夏侠、"我与宇通共成长"26年的质量保证部张友芳,见证了宇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数百人小厂--郑州客车厂,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全国销量连年第一,产品远销海外二十多个国家,成为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客车品牌的宇通集团。回想这些年来的工作经历和公司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姐内心感慨万分。她也从一个只会拧螺丝的工人变成了能熟练使用电脑,懂得利用SAP、熟练掌握Excel Word等工具软件的管理人员,一名已有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并被公司派到德国学习,进行技能提升。26年的经历使张姐感触最深的是:一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是同步的。

  "90年代初公司效益不景气,我被派到销售公司做销售人员,经过3天强化培训便踏上开往山东的火车,开始了我的售车路程。短短两个月下来,我跑遍了山东所有的城市和乡村小镇,从沿海城市到沂蒙山区,都留下了我奔波的足迹。下了火车坐汽车,坐完汽车坐三轮,每天下车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去各大运输公司了解该公司目前的车况及购车需求,希望能有一点成效。当时厂里要求每个业务员一个月卖出一台车就算完成当月任务了,就这个现在看来十分简单的事情,那时候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当年公司的知名度小,市场拓展难度很大,每到一个公司介绍产品时,人家根本都不知道郑州还有个郑州客车厂。遇到态度好点的,还能喝上一杯水,说有需要的时候再联系;遇到态度差的,冷眼对待,无人问津。那时候为能卖一台车我常常是跑的脚上起了不知多少泡,想想当时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所以我看到现在我们的宇通客车已纵横中国,走向世界,我有说不出的感慨。在宇通26年的历程,充满机遇和挑战,充满关心和帮助,宇通这片热土是有志之士施展才华的地方。我幸运,能让我永远充满激情的在宇通工作;我欣慰,能与宇通一起快乐地成长,我为能加入宇通这个团队而感到幸运和骄傲。因为这里有最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为这里有最好的团队,因为这里有最好的领导和同事,宇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舞台。现在宇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机,向着国际化发展目标阔步前进,而我也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的工作,展望宇通公司在中国在世界的前景,也想想我的未来,我充满信心,美好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

  在宇通新厂区落成之际进厂的李锡勤,感受到了宇通9年来的"微变与巨变":过去是用气切割钢材,现在是用等离子技术进行切割;过去是用焊条焊接钢板,现在是用二氧化碳保护的焊丝焊接;过去制作客车蒙皮是用手工敲敲打,现在是用模具压制而成;过去的厂房破旧,设备老化,车间阴暗狭窄;如今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整齐的厂房玻璃明净透亮,设备焕然一新,车间视野开阔,不但有工作场地,每个小组都有更衣室、休息间、会议桌等。我也从当初的普通维修电工成长为一名电工技师。1998年的夏天,公司从位于凤凰路的老厂搬到十八里河镇的新工业园区,这里将建成亚洲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虽然那时的宇通从生产规模到市场占有率都没达到行业领先的地步,但正是公司宏大的发展战略让职工看到了希望。那时制件车间电工组只有四、五个人,面对300米长的宽大厂房,人员少而设备安装量大,劳动强度是可想而知的,班长带领我们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边搬迁,边安装,边生产,整个搬迁过程紧张而有序,忙碌而井然。正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拚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如今已为人妻、人母的销售公司胡玉环,在宇通工作已有十几年。1994年她刚从学校毕业、带着简单行李到位于凤凰路老厂报到时,公司其实只是一个客车修配厂,简陋的厂房里充满了叮叮当当的敲砸声,夏天一到整个厂房就是一个大蒸笼。那时的客车制造根本谈不上什么生产工艺,主要还是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工人每天从事着机械的、重复的劳动。如今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干净整洁的工作服,生产工艺提升到全过程流水线,公司产能由年产几百台壮大到年产两万余台。小胡说:"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的爱情和事业也双丰收。" 在宇通已有25年工龄的销售公司石全民,从木工、喷漆工、扳金工、车间副主任干起,到销售科负责回收欠款,在云南瑞丽保山第一次成功推销5台ZK6980型宇通客车,当年销售36台客车,创造建厂以来销往省外最大一批15台车的记录。历经磨练,一路摸爬滚打,使他懂得了作为一位宇通人的责任与光荣,"一路风雨,一路彩虹"的感慨由然而生。

  宇通建机事业部综合管理员张怡的感受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曾以《宇通重工报》记者、编辑的身份目睹了宇通重工的重组与发展,是汤总一席满怀信心的讲话使他做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择:放弃下海自博之念,我要留下来,为宇通重工的做大做强鼓与呼,用激扬的文字记录着宇通重工快速发展的历史足迹,书写着"宇通重工人"的创业豪情,这张企业报也以版面精美,信息量大而喜获"河南省优秀企业报"光荣称号,同在宇通重工工作的爱人因工作表现出色获得宇通重工首届劳动模范。宇通财务中心孙真真在征文中举的一个例子令人充满感动:一位来自东北的74岁老大娘,千里迢迢数次亲来郑州购买宇通客车,2000年是为年届四十而下岗的的大儿子怀揣贷款来购车;2002年是为二儿子也要干客运而买了当年宇通最新款的车;最近,老大娘又带着小儿子来来买高档次的宇通车。用宇通车跑客运让老大娘一家财源滚滚来。

  300多名各地学子之一的宇通技术中心高惠贞,在征文中谈了她到宇通三年的酸甜苦辣。"与宇通有个约会"的宇通品牌管理部曹南南,"背井离乡"异地求学后没有回到父母的身边,而是走进了宇通。参加第一届"乘宇通车 走红色路"活动在革命圣地延安的短暂经历,使她感受到了宇通可贵的社会责任感,宇通以非凡的魔力占据了一个女青年的心田,哪怕再繁重的工作也使她感到愉快。宇通制件车间吉凌燕的命题是"以人为本看宇通",1999年8月,她第一天到位于十八里河的宇通工业园区报到时看到了醒目的宇通标志,整齐的厂房,宽阔的道路,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公司司旗,以及那满园的绿意盎然,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心情非常愉快,想到自己将要成为这里的一份子,我内心充满了激动。先后在车间干过车辆调试工、在质检处当过整车出厂检验员、在生产处做过调度、十年前从部队转业到宇通的孟涛,每次出行在外,每次看到一辆辆印有中国宇通标志的客车从身边驶过时,一种自豪感便由心底迸发出来,他总想对我身边的每一位过路人说"看,这就是我们宇通人的结晶!"

  宇通五车间临时工沈凯写的"情系归路--我心目中的宇通客车",从一个青藏高原牧民的视角看到了中国客车的发展历程。他上小学时见到的只是去矿区拉煤的卡车,也有拉粮的军车和小型拖拉机,偶尔也见到了很漂亮的旅游大客车。那时只有一辆旧解放改制成的客车每天一次往返于我们乡和县城之间,而且车子又脏又破,四面透风,灰尘乱飞,硬木座位一路颠簸令人浑身都疼。等我初中毕业要去县城读高中时情况有所改观。在我参加工作之后一辆半新的华西客车最是抢手,很多人宁愿多等一会,挤一挤也要坐这辆车。而开这车的主人"康师傅"说起他的最大愿望就是买一辆宇通客车,因为宇通车漂亮、大气、视线也不错,而且是柴油机,没那么多毛病。这之后两年,我看到康师傅开上了方向盘上有三个半圆标志和YUTONG字样的宇通客车。那时我对宇通客车还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她是河南郑州制造的。但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宇通情结",无论去那里都喜欢坐宇通车。转眼五年过去,家乡已有了很大变化,沙土路铺上了柏油,来往班车增加到了十多台。已到宇通工作的我春节探家时,又见到了开宇通车的康师傅,他乐呵呵告诉我他已拥有了四辆宇通大客车,全家除了正在上学的小儿子外,是不论男女人手一辆!看着他自豪的笑脸,我也很开心,有了那么人都在用宇通大客车跑客运,以后家乡的人们出门就方便了。朴实的青藏小伙儿沈凯说:"我愿每个人在他回家的路上都有宇通客车驰骋往返--让宇通客车带我们回家!"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宇通仓储处普通员工王向蓬说,宇通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紧抓机遇,团结务实,勇于开拓创新,才使宇通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他满怀激情以一首"满江红"词献给宇通,那铿锵有力有词句表达着万名宇通人共同的心声--"雄风奋起,挥缨跃马赴戎机,十年间,宇通扬威,亚洲第一。赞老前辈披肝沥胆,叹四十三载壮怀激,问苍茫大地家安在,商城居。吾侪继,守伟业,甘负重,岁月急,为世界五强,再建宏基。优势文化作先导,八荣八耻铭心际,待鸿鹄之志图绘就,登天梯。"

  这次企业内部职工征文只是宇通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中的一朵浪花。宇通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表现出了作为行业领导者应有的企业责任感、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多年的努力下,宇通文化已经在行业内外有口皆碑,员工精神面貌为各界所称赞。



"客车"通用网址直达
中国客车网
BBS经营许可证第041148号
Alexa权威排名(英文)
Alexa权威排名(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