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在奋进中的客车企业来说,陡峭上行的销售增长曲线最为动人。为此,许多企业着魔似地疯狂追求这陡峭上升的曲线,所有工作似乎都是为了保持、增长、评估自身的市场份额。
"我们不能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但我们能获得市场。"很多人深信行业最大的赢家是那些售出产品最多的公司。因为有太多的理由支撑这一观点,量越大,成本就越低;收入越多,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随之是产品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数量的增加带来了单位成本的下降,规模可以牢牢把顾客吸引住,增加人们对品牌的信任。
结构调整 寻求增长内涵式
就在众多客车企业不断向外传递销量增长的喜报中,有一家企业却作出了令客车业惊讶的事。
去年上半年,一则消息从苏州金龙内部传出,为了防止企业超速增长,苏州金龙高层决定将年均50%的增长曲线向下压,把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作为企业关注的重点。这是一个出乎想象的举动。几年来,苏州金龙一直保持高增长的态势,有一流的现代化厂房、设备及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也有彰显技术力量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型高速客车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更有为客车企业羡慕的市场份额。于情于理,继续追求高增长态势应是更上一层楼的事,可为什么苏州金龙却突然在这时"点了刹车"?选择放慢脚步的他们,一年后的今天又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
修身养性 精耕细作攻品质
速度和稳定永远是跷跷板的两头,当你过分追求量的增长时,必然会以一种浮躁的心态对待品质和价值服务体系,发展的隐患也会在速度的掩盖下被模糊,以至成为顽疾。这是以"安全为本"为己任的苏州金龙所不愿看到的。
更为重要的是,客车业"镀金时代"已不复存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变迁,使决定市场力量的因素悄然改变,跑马圈地式的价格竞争,已渐渐转向品质方面的较量。此情此景,企业急需修身养性调整企业健康状况,使苏州金龙的肌体更符合市场发展的节奏。苏州金龙营销副总经理徐建忠阐述了放慢发展节奏的想法。
由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毛收入的多寡不是苏州金龙追求的主要目标。立志高远的苏州金龙要当丰田那样的企业,既有市场地位,又有充裕的利润,更有精益的精神。
放慢速度,正是为了百尺竿头,有效比描红更重要。车间里最醒目的地方悬挂着"细节决定成败"的横扁,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所有员工,这是企业生存的法则。
有一件事曾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在总装车间参观,记者问一位正在给海格大客车装轮胎的小伙子:"你如何理解产品的质量?"这位带有浓重乡音的小伙子说:"我们追求的不是产品质量,而是产品品质",他解释说,品质与质量虽一字之差,品质的内涵却更丰富。品质是工作品质、产品品质、服务品质,产品是有灵魂的,它像人一样体现了人品和品位。"品"字的3个"口",代表着众人说好才是好。
不图虚名 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
防疏堵漏,让用户对苏州金龙的产品缺少遗憾,让用户认为苏州金龙的产品物有所值。然而,这不是口号,也不是单向的产品质量、服务,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能够相互呼应的平台。先建平台,后扩张,扩张的能力取决于企业价值不衰的效率。
以推进全面品质管理为契机,让所有员工和管理者关注和梳理自己的行为习惯,自诊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健全服务体系,减少服务节点,以最快的速度服务于用户。
为了把产品品质控制前移,苏州金龙推行全员过程互检制度。制造部各个工位长、工段长每周都要轮流下到工位体验本工位的产品品质,并定期向制造部递交品质改善报告。员工积极参与互检,排查现场技术、工艺、材料缺陷问题,发动员工对新产品制作过程提出改进建议。为了使制度有效,公司经营目标细化为12项结果指标和33项过程指标,并层层分解到岗位、员工身上,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递到底,考核指标与员工个人效益工资直接挂钩,使市场外部竞争效应内部化。仅今年第三季度,就实施客车产品优化改进120多项。
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精耕细作换来了甜果。追求产品的价值,不仅没让苏州金龙失去市场,反而使其产品的价值得到了提高。中国客车行业的统计显示,今年1~9月,海格客车销售9977辆,同比增长37.77%,销售额突破26亿元,同比增长37.01%。数字反映的结果让我们看到,苏州金龙的产品结构在趋于完善,产品的价值获得了用户认可。
苏州金龙的故事讲完了,但记者也由此想到了中国企业管理专家邱昭良所说的一句话:"企业在高速发展时,心态比金钱更重要,人文环境比资源更重要。这是无数经典管理案例告诉我们的"。这句话似乎对我们有所警示。
|